污水沉淀池知識匯總(一)
2020-05-06 來自: 衡美水處理公眾平臺 瀏覽次數:588
衡美水處理為您介紹一項環境保護的***知識——污水沉淀池知識匯總。
一、沉淀的基礎理論
1、概述
沉淀是水處理中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中懸浮顆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場的作用下產生下沉,已達到固液分離的一種過程。這種工藝簡單易行,應用非常廣泛,可以是整個水處理過程中的某一工序。
在典型的污水處理場中,沉淀的四種用法:
污水進入生物處理構筑物前的初步處理:初沉池;
生物處理后的固液分離:二沉池;
污泥處理階段的污泥濃縮:污泥濃縮池。
2、沉淀的類型
根據水中懸浮顆粒的凝聚性能強弱、濃度的高低以及可沉降顆粒的性質(如密度等),沉淀通??煞譃樗姆N不同的類型,如表:
表:沉淀類型
3、自由沉降及其理論基礎
沉淀法的去除對象:顆粒在10μm以上的可沉固體。當顆粒粒徑變小、沉速小、顆粒沉降過程中其周圍的擾流流速也小時,可以主要受水的粘滯阻力作用,慣性力可以忽略不計,顆粒運動是出于層流狀態。
式中:
Stokes公式說明的問題:
(1)顆粒與水的密度差愈大,沉降速率也愈大,顆粒密度大于水密度時,顆粒下沉,顆粒密度小于水密度時,顆粒上浮,二者相等時,顆粒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2)水的粘度愈小,沉降速率愈快,成反比關系。因粘度愈水溫成反比,故提高水溫有利于顆粒的沉降;
(3)顆粒直徑愈大,沉速愈快,因此隨顆粒度的下降,顆粒的沉降速度會迅速降低。實際水處理過程中,水流呈層流狀態的情況一般較少,所以一般沉降只能去除d>20μm的顆粒。
4、絮凝沉淀
在絮凝劑的作用下,使廢水中的膠體和細微懸浮物凝聚成絮凝體,然后予以分離去除的水處理法。
二、沉淀池的種類
1、按功能分
按功能分為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簡稱初沉池,生物處理法中的預處理,去除約30%的BOD5,55%的懸浮物。
二次沉淀池:簡稱二沉池,生物處理構筑物后,是生物處理工藝的組成部分。
2、按水流方向分
沉淀池可分為普通沉淀池和淺層沉淀池兩大類。
(1)普通沉淀池
按照水在池內的總體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型式:
平流式沉淀池:池型為長方形,一段進水,另一端出水,貯泥斗在池進口;
豎流式:池內水流由下向上,齒形多為圓形,有方形或多角形池,***進水,池四周出水,貯泥斗在池***;
輻流式沉淀池:池徑較大的圓形池,水流從池中心以輻流形式流向池周,也可從周邊流進池中心,貯泥斗在池***。
(2)淺層沉淀池
淺層沉淀池:根據淺層理論,在沉淀池的沉淀區加斜板或蜂窩斜管,增加了沉降面積、改善了水力條件,以提高水的沉淀效率。
衡美水處理專注水處理設備生產研發十五年,為您量身定制水處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