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膜清洗方法
2021-06-12 來自: 環保水圈 瀏覽次數:535
反滲透膜元件在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后,會受到給水中可能存在的懸浮物或難溶鹽的污染,這些污染中常見的是碳酸鈣沉淀、硫酸鈣沉淀、金屬(鐵、錳、銅、鎳、鋁等)氧化物沉淀、硅沉積物、無機或有機沉積混合物、NOM有機物質、合成有機物(如:阻垢劑/分散劑,陽離子聚合電解質)、微生物 (藻類、霉菌、真菌)等污染。
污染性質和污染速度取決于各種因素,如給水水質和系統回收率。通常污染是漸進發展的,如不盡早控制,污染將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損壞膜元件。當膜元件確證已被污染,或是在長期停機之前,或是作為定期日常維護,建議對膜元件進行清洗。
當反滲透系統(或裝置)出現以下癥狀時,需要進行化學清洗或物理沖洗:
在正常給水壓力下,產水量較正常值下降百分之十五;
為維持正常的產水量,經溫度校正后的給水壓力增加百分之十五;
產水水質降低百分之十,透鹽率增加百分之十;給水壓力增加百分之十;系統各段之間壓差明顯增加。
保持穩定的運行參數主要是指產水流量、產水背壓、回收率、溫度及TDS。如果這些運行參數起伏不定,建議檢查是否有污染發生,或者在關鍵運行參數有變化的前提下反滲透的實際運行是否正常。
定時監測系統整體性能是確認膜元件是否已發生污染的基本方法。污染對膜元件的影響是漸進的,并且影響的程度取決于污染的性質。
已受污染的反滲透膜的清洗周期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個月一次。
當膜元件僅僅是發生了輕度污染時,重要的是清洗膜元件。重度污染會因阻礙化學藥劑深入滲透至污染層,影響清洗效果。
二、清洗用物料:
片堿(NaOH);
鹽酸(HCI),如鹽酸不好買可用檸檬酸代替。
PH試紙(有條件的可用 PH 計);
酸堿防護服。
三、清洗步驟
1、準備工作
1、系統停止運行,將開關轉至手動檔;
A、檢查清洗管路、閥門,保證清洗通路循環,同時關閉濃水調節閥
B、檢查清洗過濾器濾芯完好,清洗泵運轉正常
C、清洗箱加水(水位到水箱一半位置,水用預處理合格水,反滲透產品水)
D、啟動清洗泵,檢查清洗通路循環情況,排除滴漏現象
2、堿洗
A、啟動清洗泵,將片堿放入清洗箱(注意:要少量,分批放入),控制清洗液PH值為12,測試清洗回水PH值,如PH值變化較大,如:9以下,則將清洗回水直接排掉(可通過濃水調節閥排掉),然后重新勾兌堿液,一直到清洗回水PH值沒有太大變化時,再進行下一步。
B、循環清洗
啟動清洗泵10分鐘,測試清洗回水PH值有無變化,如有變化,則繼續清洗,如沒變化,則停止清洗泵,10分鐘后再啟動清洗泵清洗10分鐘,按此步驟循環清洗1-2小時,一直到PH值無變化將清洗液排放。
C、說明
為了達到堿洗效果,有條件的客戶可將堿液加熱至 30℃左右。
3、沖洗
清洗箱加水(水用預處理合格水),啟動清洗泵,沖洗系統內殘留堿液排放,直到出水PH值為:7 。(為了將殘留堿液清除,可能要用5-8箱水)
4、酸洗
A、清洗箱加水(水位到水箱一半位置,水用預處理合格水)
B、啟動清洗泵,將鹽酸放入清洗箱(注意:要少量,分批放入),控制清洗液PH值為: 2,測試清洗回水PH值,如PH值變化較大,如:5以上,則將清洗回水直接排掉(可通過濃水調節閥排掉),然后重新勾兌酸液,一直到清洗回水PH值沒有太大變化時,再進行下一步。
C、循環清洗:啟動清洗泵10分鐘,測試清洗回水PH值有無變化,如有變化,則繼續清洗,如沒變化,則停止清洗泵,10分鐘后再啟動清洗泵清洗10分鐘,按此步驟循環清洗1-2小時,一直到PH值無變化將清洗液排放。
5、沖洗
清洗箱加水(水用預處理合格水),啟動清洗泵,沖洗系統內殘留酸液 排放,直到出水PH值為:7 。(為了將殘留酸液清除,可能要用5-8箱水)
6、開機
A、停止清洗泵,將清洗管路閥門關閉
B、打開濃水調節閥(閥板開度大于原來開度)
C、自動開機,調整高壓泵后總進水閥門和濃水調節閥,使濃水流量不小于5M3/H, 淡水流 量 10 M3/H。
7、注意事項
A、濾芯每兩個月更換一次
B、無阻垢劑嚴禁開機
C、酸堿為危險品,注意謹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