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水處理技術在煉油污水回用中的運用
2022-07-16 來自: 環保水圈 瀏覽次數:137
石化企業是一個用水大戶,近年來,隨著水資源日益匱乏,水源的供給已經成為限制企業擴產、增產的制約因素。
一方面水資源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工業用水浪費問題嚴重、耗水量大,目前我國每加工一噸原油的取水量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加工噸油的水消耗量是國外的近5倍)。
一、為了緩解水資源短缺,各石化企業作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節約用水,特別是提高工業用水的利用率;二是尋找新的可利用非傳統水資源(工業污水、生活污水、海水等),可行的途徑是實現污水回用。
使用非傳統水資源面臨的問題是水源水質惡化、污染物更加復雜,常規的水處理工藝(包括生化處理、混凝、澄清、氣浮、活性炭吸附等)不能去除這些污染物,只能實現污水的簡單回用,如沖廁、綠化等,不能實現回用,如代替自來水、鍋爐用水、工業工藝用水等,只是回用于循環水補水。
膜法水處理技術的應用可使大部分的工業污水得到回用。膜分離技術是近幾年來發展迅速的一種高新技術,具有分離效果好、占地小、操作簡單、環保優點。
下面將通過一則煉油廠工業污水回用的膜深度處理技術案例,來利用看看其污水廠處理后的外排污水做為原水,經合理的深度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回用至煉油廠鍋爐補給水系統的詳細情況。
燕山石化公司與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做了大量的試驗工作,在此基礎上建成了燕山石化煉油廠410 m³/h的 “超濾 反滲透”膜法回用污水除鹽裝置,將污水經除鹽后回用于鍋爐補給水,實現了污水回用。
1、“全膜法”水處理工藝
全膜法(Integrated Membrane Technology, IMT)水處理工藝,是將不同的膜工藝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以經過生化、過濾等常規處理后達標排放的市政污水、工業廢水為進水,采用“超濾→反滲透→EDI”的組合工藝,達到去除污染物以及深度脫鹽的目的,滿足各種用途的水質要求。
超濾是專為中水回用、污水/廢水處理、反滲透預處理設計的膜分離產品。它采用內襯增強型PVDF超濾膜,抗氧化、耐酸堿,具備優良的抗污染性能以及大通量的保證,適應復雜的水質。
反滲透作為脫鹽系統的核心,已廣泛應用于各種廢水回收利用。采用反滲透脫鹽較經濟,原水含鹽量越高,反滲透經濟性越明顯,尤其是當含鹽量超過300mg/L,反滲透脫鹽比離子交換更經濟實用。
EDI系電滲析技術(ED)和離子交換技術(DI)有機結合,它既克服了電滲析不能深度脫鹽的缺點,又彌補了離子交換不能連續工作、需消耗酸堿再生的不足,把離子交換、離子遷移、樹脂再生融為一起,達到連續除鹽的目的,而且運行維護簡便,沒有酸堿排放污染。螺旋卷式結構電除鹽器(EDI),具有可拆卸式結構,更寬的進水指標,同心圓結構以及整體密封結構等技術特點和優勢。
“全膜法”工藝中,超濾預處理可以截留原水中的各種懸浮物、膠體以及有機污染物,同時實現保護下游反滲透膜、延長反滲透膜壽命的作用;反滲透處理可進一步去除無機離子、硅、有機物;而EDI則可去除剩余離子、硅等。
2、本項目中污水回用處理工藝流程
設計反滲透產水規模410m³/h,超濾產水規模560m³/h。
從西區輸來的回用污水進入300m³原水罐,再經過原水提升泵進入超濾裝置,去除水中的細菌殘體、膠體微粒、大分子的有機物等,超濾出水水質達到反滲透裝置的進水條件;超濾出水投加還原劑和阻垢劑經高壓泵加壓進入反滲透裝置,反滲透裝置主要去除水中溶解鹽類、SiO2膠體等,反滲透產水再入原有離子交換系統進一步除鹽后用于鍋爐補給水。
三、各主要設備的設計參數
1、 超濾裝置
系統設計超濾裝置10套,設計處理量560m³/h,產水SDI≤3.0,產水濁度≤0.2。
系統采用全自動控制,10套超濾裝置可同時運行,也可單獨運行,根據用水量要求靈活投運。
在該項目中采用了親水性好、壽命長、過濾精度高的內襯增強型PVDF超濾膜作為反滲透的前處理,去除了懸浮物、膠體等,保證了反滲透的可靠運行。
內襯增強型PVDF超濾膜,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材料,可長期耐受高濃度的氧化劑,充分控制微生物繁殖。采用不易堵塞的外壓式結構,具有更高的截污量,更大的過濾面積,使清洗更簡便。采用全流過濾方式,自用水量小。
2、反滲裝置
系統設計反滲透裝置4套,設計產水量410m³/h。
反滲透采用DOW的BW30-365FR抗污染膜,二段排列,抗污染反滲透膜且具有親水性,對有機物的吸附性小,膜元件和系統運行壽命長,可延長膜的清洗周期,降低清洗費用。
3、工藝輔助系統
(1)氧化劑加藥裝置,用于向超濾進水和反洗水中投加氧化劑,防止細菌等微生物在超濾膜繁殖并去除部分有機物。
(2)還原劑裝置,用于向反滲透進水投加還原劑,還原水中的氧化性物質,保護反滲透膜。
(3)阻垢劑加藥裝置,用于向反滲透進水中投加阻垢劑,以防止膜元件結垢。
四、項目成本
采用膜法水處理技術,對回用污水進行除鹽后用于鍋爐補給水,代替了原來一直使用的新鮮水(地表水),新鮮水取用比原來減少500m³/h( 4000000m³/年), 外排污水量減少400m³/h( 3200000m³/年)。
膜法回用污水除鹽裝置建成后,污水代替了新鮮水,每噸除鹽水的運行成本降低2.49元,除鹽水量按400t/h,年運行時間按8000h計算,則除鹽水系統每年可節約運行700多萬元。
膜技術是一門嶄新的跨學科實用化技術。半個世紀以來,膜技術已成功地在海水、苦咸水淡化,純水、超純水制備以及工業廢水處理等方面得到規?;瘧?。此外,它在食品加工、醫藥制造以及化學工業的許多方面都有良好表現,被公認為是21世紀具有前途的高新技術之一。
水質是決定水的用途的關鍵因素,單一的物化或生化處理很難達到各種不同用途的回用要求。采用膜法水處理技術與其它技術的嫁接,可以實現市政污水和工業廢水的綜合利用。而它們的組合工藝是使污水得到回用的一個重要途徑,它確保了污水回用處理工藝的廣泛適應性和低成本的運行和維護。膜法水處理工藝因產水水質好,效率高,占地少等優點,必將在污水回用處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