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種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大全 (一)
2022-07-17 來自: 環保水圈 瀏覽次數:157
與市政污水市場差距明顯農村污水市場還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全國40906個鄉、幾十萬個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量達到80多億噸,農村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國水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但很少見到污水處理廠,除上海、北京等少數發達省市外,污水處理率都不到十分之一,這一市場潛力巨大,被譽為新“藍海”。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加入了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分蛋糕”的行列。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認為,村鎮污水市場當下缺少的是配套政策、監管體系、財政補貼、技術評估以及人才等,而農村污水治理相匹配的技術工藝經過幾年的探索與發展已經不再是阻礙。
事實上,農村污水治理的技術工藝確實有很多種。本文,衡美水處理為您盤點22種農村污水治理技術,以供參考。
1、活性污泥技術
活性污泥技術是一種生物法,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養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生物法逐漸成為污水處理技術的主流方法。這一方法自1914年由E.Arden和W.T.Lokett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創。
活性污泥技術的基本流程:由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曝氣系統以及污泥回流系統組成。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廢水與從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在曝氣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充分曝氣,并使活性污泥和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被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
活性污泥技術具體還包括很多種,其中有普通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AB兩段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完全混合性污泥法等。
2、A/O工藝法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除了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外,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對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及難降解廢水,在好氧段前設置水解酸化段,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3、A2/O法
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是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綜合。該工藝處理一般適用于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廠。但A2/O工藝的基建費和運行費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運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對目前我國國情來說,當處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閉性水體或緩流水體引起富營養化,從而影響給水水源時,才采用該工藝。
4、化糞池技術
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預處理,建議保留化糞池或村民門口附近的坑塘?;S池不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除去部分有機質。
工藝流程為分離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該工藝無動力、低能耗、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但是化糞池存在清掏困難、產生惡臭氣體和堵塞管道等缺點。
5、人工快滲
在快速滲濾系統運行中,污水周期地向滲濾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層形成的厭氧、好氧交替運行狀態有利于氮、磷的去除,出水達到GB18918—2002一 級A排放標準。
6、生態塘
是從氧化塘發展而來的污水生態化處理技術,主要進行污水的二級深度處理。它是利用水體自然凈化能力處理污水的人工池塘,在太陽能作為初始能源的推動下,借助菌藻共生強化系統去除有機物,以水生植物和水產、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凈化的污水也可作為再生水資源予以回收利用,實現污水處理資源化,是生態處理的發展方向。
7、穩定塘
在缺水干旱地區,穩定塘工藝是實施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與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藻類塘具有很多性質,對于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污水處理技術。有實驗研究顯示,采用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已經成為近年來我國著力推廣的一項技術。
8、藻類塘
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并發展的,試驗流程見圖1。
與傳統穩定塘相比,既有運行成本低、維護管理簡單等優點,又克服了傳統穩定塘停留時間過長、占地面積大等缺點,在處理農村及小城鎮污水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在太湖地區建立了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的實驗研究。
9、生物濾池
其特點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于一體,節省了后續沉淀池,厭氧水解—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系統集初沉池、曝氣池、污泥回流設施以及供氧設施等于一身,大大簡化了污水處理流程。生物濾池工藝流程見圖2。
10、人工濕地
是利用人工水生態系統內多級生物的稀釋降解作用來去除或削減水中污染物的方法。人工濕地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具有投資和運行費用低、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水生植物有經濟價值等諸多優點。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主要是潛流人工濕地。人工濕地處理工藝流程圖見圖3。
生活污水進入厭氧消化池,污水中的懸浮物沉降下來成為污泥,污泥通過自然發酵,有機物得到降解。工藝流程見圖4。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二級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