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治理市場的四個發展趨勢(二)
2022-08-02 來自: 環保水圈 瀏覽次數:57
三、信息化、智能化解決運維難題
生態化工藝和區域打包解決了農村污水的技術和模式問題,但要確保已建成的農村污水治理工程設施長期穩定運行、持續發揮效用,還需要進行長效運維管理。
農村地廣人稀、人口分散,項目后期維護比較困難。筆者數年前曾經考察過北京部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因為每個村單獨安排人員駐場成本太高,維護基本采取的是運營企業委托村里人力進行不定時監測,有問題及時通知,配合以公司技術人員定期巡檢等方法進行。這樣的方式既費時費力,又很難保證效果。
而當下火熱的“互聯網+”無疑為農村污水處理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利用云平臺、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收集、整合和展示區域內農村環境治理設施運維管理的各環節數據,包含遠程監控,圖像視頻,運維監督,監察巡檢,故障統計,治理報表,統計分析、考核填報、信息公開等,并實現智能手機客戶端的管理監控,成為新時代,互聯網+傳統農村污水處理的美好場景。這種信息化、智能化運維管控手段無疑可以解決行業痛點,節約運維成本。所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正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
桑德集團等行業大佬,以及在分散式農村污水處理方面經驗豐富的寧波正清環保等都陸續建設了自己的農村污水信息化、智能化系統平臺(具體結構見下圖),實現了管理機制標準化、管理過程流程化、運行情況可視化、故障分析智能化、問題跟蹤自動化、質量評估數字化,基本解決了終端無人管、不會管的人員和技術問題,并有效節省了運維管理的成本。
兩年前媒體報道,杭州西湖區建成了農村生活污水智能化管理平臺:終端設施出問題,預警就會直接發到服務站點的運維工作人員手機上,10分鐘內處理問題。第三方運維公司的處理率和出勤率,直接呈現在智能化管理平臺上,接受區級部門考核,考核結果和當年的服務費用掛鉤。通過運維平臺的智能化管理,西湖區已落實整改問題128個,基本實現一網統管、一圖可看、一表可查。目前,西湖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終端設施正常運行率和水質監測合格率,都到達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不得不說與此系統關系重大。
成本方面,據農村污水處理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介紹,小型農村污水處理廠應用該系統后,每噸污水可以節省處理成本0.7元。具體數字是否可信暫未可知,但相信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其分攤成本自然會越來越低?;谵r村污水治理的現實,這種發展必將成為未來趨勢。
四、市場競爭將加劇 集中趨勢不可避免
如前所述,據E20研究院測算,“十三五”期間村鎮污水處理市場空間超1200億元,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雖然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待解,但如此大的機會自然也引發無數企業關注,在城市水務之外,諸如北控水務、桑德集團、碧水源等行業巨頭也都涉足農村水處理市場。根據E20研究院統計,截至2016年底相關企業的市場占有情況如下表:
村鎮小集中污水處理運營總規模萬噸以上企業排名(單位:萬噸/日)
數據來源:E20研究院數據 制表:張曉娟 顧春雨
村鎮分散式污水處理運營總規模3000噸以上企業排名(單位:萬噸/日)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已中標村鎮污水處理項目總規模排名前十企業僅占整個市場的百分之六,而市政污水處理排名前十企業市場份額達百分之三十以上,農村污水處理的集中度尚待發展。而從小集中和分散式企業排名來看,也可看出前十企業間的差距也是十分巨大,北控水務總規模是博世科總規模的近20倍,而寧波正清則是博匯特的近110倍,整個市場尤其是分散式污水處理市場尚未形成有效競爭格局。
隨著農村環保意識日益增強,政府愈加重視,產業競爭必將加劇。事實上,從當前的市場發展狀況來看,區域打包和一體化等均要求企業具備更強勁的實力,延伸產業鏈條、強化技術儲備,也就成了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翹楚們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目前背景下,大企業顯現出明顯的優勢,未來產業的競合并購潮肯定加劇,企業也將日益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