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體成因與防治技術政策分析 (下)
2022-08-27 來自: 中國水網 瀏覽次數:55
一、南明河處理案例
在落實“水十條”解決黑臭水體及水環境綜合利用的道路上,有很多困難等待政企雙方共謀解決之道。
為此,E20環境平臺于7月30日,舉辦了第57期環境戰略沙龍,邀請業內專家、企業家就“水十條之黑臭水體治理如何落地”進行思想碰撞。沙龍中,業內人士就黑臭水體治理提出了多點問題與困惑,同時,多家企業代表表示,自身對流域治理也做了一些模式、技術等方面的探索,北控、阿凡柯達、中國水環境集團、環能科技等企業對自己參與的河道治理項目進行了分享與解析。本文選取中國水環境集團的貴陽市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作簡要介紹。
1、項目背景
南明河發源于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林卡鄉白泥田,全長118 km,流域面積6600 km2,自西向東貫穿貴陽市區,是貴陽市人民的母親河。由于貴陽的經濟快速發展,南明河流域人口大幅增加,南明河不堪重負,污染狀況觸目驚心:沿河兩岸近百個生活污水和工業企業排污口,每天向河中傾瀉大量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沿岸到處是生活垃圾,破舊的棚戶區遍布河道兩岸;河水水質嚴重惡化,進入市區的河段已下降為劣V類水體。
2、項目概況
本著政府主 導、全民參與、機制創新、科技支撐、依法治理、長治久清的治理宗旨,中國水環境集團分析現有問題,擬采取截污、清污、治污、補水等手段,結合城市經濟、生態、景觀、文化,開展治理。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分二期進行。一期項目從2012年開始,總投資約11.67億元,從外源控制、內源控制、生態恢復、臭氣治理四個方面出發,通過截污完善、清淤疏浚等救急措施,基本消除了南明河干流的黑臭問題。
二期項目又分為兩個階段,一階段建設時間為2014年7月~2015年6月,投資金額21.52億,其治理方案經市政府、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科技廳組織的三部委水環境治理專家論證;二階段建設時間為2015.7~2016.6,投資金額為16.27億。二期項目的部分內容是一期的延續,包括河道清淤、支流的水環境治理、污泥和生態治理等。截污系統完善方面包括干流截污溝改造,干流截污管改造,新莊二期污水廠配套截污溝建設,小黃河、麻堤河、市西河、貫城河支流截污系統完善;清淤工作包括干流清淤、小黃河清淤、麻堤河清淤、貫城河清淤、市西河清淤。另有部分內容則是爭取的創新之舉:在二期污水廠建設方面,按照當時貴陽市規劃的要求,是在南明河下游規劃建設集中式大型的污水處理廠(規模40萬噸左右),然而,經過充分的調研分析,中國水環境集團建議在沿河修建十來個5萬噸規模的污水廠,統一規劃、就地處理、就地排放。結合沿河污水收集系統、建廠費用及中水回用投資進行成本計算,可為市政府節約了十幾億的投資成本。
3、治理效果
二期一階段項目內容實施后,南明河干流水質較一期竣工時有大幅提升,藻類和水生植物都得到一些恢復,各斷面COD濃度基本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大部分斷面氨氮指標達到IV類標準;總磷指標基本接近IV類標準。此外,在二期項目實施過程當中,工程項目的質量還經受了暴雨的考驗,為貴陽市防洪抗災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南明河項目已列入財政部推行的PPP的示范目錄,曾在住建部舉辦的經驗交流會上作為典型案例進行介紹,業內專家和政府部門經過考察以后,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4、經驗總結
中國水環境集團總經理李濤總結,南明河之所以能成為流域治理領域的PPP示范案例,要歸功于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和政府達成了責權分明的職責劃分,政府做好裁判員,企業盡職做好運動員,為推動項目進行提供了便利。二是在交易結構上有所創新,我們與政府共同設計了交易模式,即在BT模式中加入BOT及TOT模式,形成了全新的交易結構,為保障項目進行效率奠定了基礎。
二、典型黑臭水體治理案例:北控洛河水環境治理項目
項目基本情況:2014年8月,洛陽市政府確定啟動新一輪洛河市區段32公里水系綜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工程,旨在提升洛河兩岸的景觀環境,打造“華夏文明河”的全新理念。前期啟動的示范區包括洛陽橋至李樓橋洛河5.5公里段,瀍河至上游5.2公里段,內容涉及多個節點及景觀核心區域。
治理模式:洛河水環境治理項目采用PPP模式,洛陽市政府將存量污水處理資產(55萬噸/日)與北控水務成立合資公司,北控水務以現金形式出資,占合資公司七成股份。合資公司得到市政府授予的特許經營權,并將負責投資新建污水處理設施(35萬噸/日)。同時,北控水務還負責洛河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投資(一期10億元)和故縣引水工程投資(17.5億元),政府采用投資補助、政府回購的方式與北控水務在增量項目上進行合作。這種PPP模式的交易結構,把河道治理、污水處理、飲水工程打包在一起,可總結為“盤活存量、帶動增量”,值得進一步探索。
流域治理需要站在城市尺度上去考慮,不能作為末端治理項目對待。在具體治理中,不能只盯下游治理,要控制上游水質,這一點僅靠截污效果還不夠,需在上游推行清潔生產思路。建議建立一個流域生態的模型,倒推環境容量,再來考慮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在治理過程中,我們對洛河特質及周邊產業現狀進行分析,再制定方案。將洛河需要治理的32公里分為郊態段、創意產業段、城市活力段、歷史文化段四段進行,目前正在實施歷史文化段。”
流域治理是一項復合性業務,涉及環保、市政、水利、生態、建筑等多方面問題。如何將企業、技術進行合理集成,將是工程進行中一個重要問題。北控在流域治理中的三個關鍵支撐便是投融資體系、技術體系及企業生態群。其中,有些拉動政府,有些負責招商,有些專注流域治理。
在項目洽談階段,有經驗的政府會著重看合作方是什么陣容的方陣,可以整合多少資源來投入治理,企業生態群的建立不僅利于具體治理,也方便與政府協商。此外,在技術體系也有功能劃分,如黑臭水體可分為流動水體和封閉水體兩類,這兩類水體所需要的治理技術完全不同;即使針對某一種水體,也需要多種技術的配合協作,一種技術很難包打天下。但同時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它打破了原有地區水務業務單一條線,將排水設施的規劃設計與城市的水生態設計理念實現基層結合,打破水務自然壟斷特征所帶來的壁壘鎖定,提升了環境行業的整體投資與技術效率,能夠有效推動環境保護治理體系的深層次改革取得較好效果。